生物透射電鏡(Bio-TEM)服務的作用與優(yōu)勢
1. 生物透射電鏡(Bio-TEM)是干什么的?
生物透射電子顯微鏡(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, TEM)是一種高分辨率的顯微成像技術,利用電子束穿透超薄樣品(通常<100 nm),通過電磁透鏡放大成像,用于觀察生物樣品的 超微結構(納米級分辨率,可達0.1~0.2 nm)。
主要應用場景:
- 細胞生物學:觀察細胞器(如線粒體、內質網、高爾基體)的精細結構。
- 病毒學:研究病毒形態(tài)(如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分布)。
- 病理學:診斷疾病相關的亞細胞病變(如腫瘤細胞凋亡、自噬小體)。
- 納米醫(yī)學:分析藥物載體(如脂質體、外泌體)的形貌和分布。
- 微生物學:研究細菌、真菌的超微結構(如鞭毛、菌毛)。
---
2. 生物透射電鏡的核心優(yōu)勢
| 優(yōu)勢 | 說明 |
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超高分辨率 | 分辨率可達 0.1~0.2 nm,遠超光學顯微鏡(~200 nm),能清晰顯示核糖體、病毒顆粒等微小結構。 |
| 高對比度成像 | 通過重金屬染色(如鈾、鉛)增強樣品對比度,清晰區(qū)分膜結構、蛋白質聚集等。 |
| 三維重構能力 | 結合 冷凍電鏡(Cryo-TEM) 或 電子斷層掃描(ET),可重建生物大分子的3D結構。 |
| 多功能聯用 | 可搭配 能譜分析(EDS) 檢測元素組成,或 免疫金標記 定位特定蛋白。 |
| 適用于多種樣本 | 組織切片、細胞、病毒、納米顆粒等均可成像,尤其適合 不可培養(yǎng)的微生物 或 極微量樣品。 |
---
3. 生物透射電鏡 vs. 其他顯微技術的對比
| 技術 | 分辨率 | 樣本要求 | 主要用途 | 局限性 |
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光學顯微鏡 | ~200 nm | 普通切片/活細胞 | 細胞整體形態(tài)觀察 | 無法分辨亞細胞結構 |
| 掃描電鏡(SEM) | 1~10 nm | 表面形貌(需鍍膜) | 樣品表面拓撲結構 | 不能觀察內部結構 |
| Bio-TEM | 0.1~0.2 nm | 超薄切片(<100 nm) | 亞細胞器、病毒、納米材料內部結構 | 樣本制備復雜,需專業(yè)操作 |
| 冷凍電鏡(Cryo-TEM) | 近原子級 | 冷凍固定(避免脫水) | 生物大分子3D結構解析 | 設備昂貴,數據處理復雜 |
---
4. 生物透射電鏡服務的典型流程
1. 樣本制備:
- 化學固定:戊二醛+鋨酸雙重固定,保持結構完整性。
- 脫水與包埋:乙醇梯度脫水后樹脂包埋(如EPON)。
- 超薄切片:用超薄切片機切至50~100 nm厚度。
- 染色:鈾鹽和鉛鹽染色增強對比度。
2. 電鏡觀察:
- 加速電壓通常為 80~120 kV(生物樣品避免電子損傷)。
- 可選擇 明場模式(BF-TEM) 或 高角度環(huán)形暗場(HAADF-STEM)。
3. 數據分析:
- 二維圖像分析(如細胞器形態(tài)統(tǒng)計)。
- 三維重構(需多角度傾斜拍攝)。
---
5. 適用人群與推薦場景
- 科研人員:研究細胞超微結構、病毒入侵機制、納米藥物遞送系統(tǒng)。
- 臨床醫(yī)生:疑難病理診斷(如腎小球基底膜病變、神經突觸異常)。
- 工業(yè)用戶:納米材料質量控制(如脂質體粒徑與包封率驗證)。
---
總結
生物透射電鏡服務的核心價值在于 “看見”納米級的生物結構,其優(yōu)勢在于 的分辨率 和 對內部結構的解析能力,尤其適合:
1. 需要 亞細胞水平研究 的生物學問題;
2. 病毒、外泌體、納米顆粒 的形貌表征;
3. 結合 冷凍技術 或 斷層掃描 進行3D結構解析。
注意事項:樣本制備復雜,建議選擇有經驗的服務機構(如高校電鏡平臺或專業(yè)第三方實驗室),并提前優(yōu)化固定和切片條件。